这篇国际评论,来分析中日关系。
谈谈11月26日来华赴任的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垂秀夫。根据媒体报道,这位“知华派”日本大使在青岛入境后,已经开始在北京的官邸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12月中旬解除隔离后,就会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
10年前和垂秀夫有过交流,当时和几名记者受邀到日本参观采访,和他以及一些涉华事务的日本外交官在外务省一起交流了国际问题两个小时。
因此,认为垂秀夫能来华做大使,应该也会来华办大事,这对中日两国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当然有好处。
垂秀夫
不过在这里需要提醒垂大使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和10多年前不一样了,日本官方对华的看法以及驻华大使对相关问题的把握,都需要与时俱进。
来说三点:
第一,疫情改变了世界。疫情之下的中国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无论是处理疫情还是发展经济,在全球都首当其冲。
特别是如今已经不是垂秀夫当年来华做公使的那个韬光养晦的时代了,疫情改变了国际格局,也让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话题。
垂大使对华认知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完全以过去经验为依据来判断是不行的。
第二,日本民间对华态度创史上新低。
几周前的调查显示,85?日本受访者对华看法并不积极,中国人对日本看法也长期在低位徘徊。
两国民间认知不太好,对驻华大使来说,就是一个努力改善的方向。毕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如何在任内真正让两国老百姓都能够对彼此产生好感,这是外交关系中的关键。
不然即使官方往来再密切,隐藏的风险总会爆发出来。
第三,中日关系的历史感。
两国的合作要关注长远,而不能被当下的一些问题所拖累,而陷入争斗当中,忽视共同利益是不行的。
举个例子吧,当年在和垂秀夫等在讨论中日关系问题时,大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春晓油气田。但10年之后的今天,谁还在谈这个?
所以对中日关系发展,应该眼光放长远,需要历史责任感。
比如,中日应该在经济合作上加大力度,在东北亚安全领域的交流也应该深化。
垂秀夫对华打交道30多年,见证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历史感应该是有的,这是他来华做大使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