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学生的成绩随着年级的增加是递减的,一二年级成绩最好,三四年级还行,五六年级学生最差,特别是六年级,成绩一塌糊涂,老师真的是太难了。为啥六年级学生的成绩差呢?因为一二年级学生小,转入县城读书的少,三四年级转走了一部分,五六年级又转走了一部分。
就拿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三年级的时候还有6人,结果升四年级的时候转走两人,升五年级的时候又转走两人,每次转走的都是班里前两名,也就是说五年级仅有的两名学生是6人中的最后两名。
这是一张六年级的试卷(全班学生五位),虽然只是63分,但是他已经是最“优秀”的学生了。老师的无奈谁人懂?也许是刚复学,成绩不理想,需要继续努力吧。
填空题:
1(2)一个长方形旋转一周,它的底面半径就是宽。
(4)比例的内项是10和60,而且比值是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又知道比值是3,那么另外两个外项分别是30和20,这个比例是(30:10=60:20)。这道题是让写比例的,而这位学生写成比例的外项了。
(5)可以看出瓶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这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题。
最后一小题,一个正方形按照3:1扩大之后,周长扩大3倍,面积扩大9倍。
4、解比例。
解比例竟然全错。其实解比例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做的,先把比例方程转化成普通方程(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然后再解方程即可。看来,这位学生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背诵了。
二、解决问题。
1(2)这道题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而这位学生没有审清楚大题,按照从高到低排列,哎,多给了几分。
2(2)让求礼品盒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就是这个圆柱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这位学生底面积只算了一个,太令人难过了。
3、楼房的高度是18米,即1800厘米,楼房模型与楼房实际高度比是3:200,可以设楼房模型高x厘米。列出比例方程:x:1800=3:200,然后解方程即可。
4、这道题就是求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
5、这道题是让求钢材的体积。
可以设储水箱的底面积为s。因为把这个钢材全部没入水中,水面上升9厘米,所以钢材的体积为9s,钢材拉出8厘米的体积和储水箱下降4厘米的体积相等,可以列出方程:
3.14x5²x8=4s,算出s=157,9s=1413(平方厘米)